太阳成集团tyc122cc光学工程一级硕士点学科情况简介
我校光学工程学位点2018年获教育部批准,2019年首届招生,202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专项评估。面向安徽省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了三个特色学科方向,即光量子信息技术与器件、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智能光电检测技术。
光学工程学位点现有教师4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9名,硕士生导师22人,具有境外科研经历教师10人。学科点教师先后获得马鞍山市十大杰出青年、安徽省教坛新秀、太阳成集团tyc122cc高水平导师、太阳成集团tyc122cc青年学者/青年英才、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学科点组建有4个科研团队,即光电功能晶体与器件、钙钛矿光电器件、光电新能源、计算图像工程科研团队,以团队凝练学科方向,开展有组织科研。建成6个科研平台,即大功率光学功能晶体与器件、钙钛矿光电器件制备与表征、光电功能材料制备与测试、量子光学、激光雷达、计算成像和视觉检测科研平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平台支撑。
学位点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省部级课题35项,企业攻关课题30余项,到账经费 1000余万元。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Optics Letters、Measurement、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B/E、光学学报、物理学报等期刊发表SCI/EI收录等高水平论文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9项。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太阳成集团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悉尼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相关课题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上海梅山钢铁、中电泰日升、安徽易芯半导体、安徽中科未来技术有限公司、安徽萤瞳科技有限公司、马鞍山市江南光学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1. 光量子信息技术与器件
(1)光电混合计算方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电光调制、激光干涉和衍射以及光场的量子特性,实现通信、金融、物流、制药等在普通计算机上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的快速求解。
(2)智能光场调控及微纳光学集成器件方向:通过超构表面、空间光调制器等光学调控技术,对自由空间及光子芯片内部光波的振幅、相位、偏振等参量进行多维精确操控,构建具有特定时空特性的新型光场。在光通信、光学微纳操纵、光学加密、片上光互联等领域展现重要应用价值,为下一代集成化、智能化光学系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3)量子光学与拓扑光子学方向:主要研究光场的量子特性(如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光子统计、集体辐射效应等)、光学系统的拓扑性质、两者的交叉领域(包括量子拓扑态、拓扑量子光源与量子路由等)及其在量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图1、量子光学实验平台
2、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方向
围绕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导向,旨在开发出性能优异的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1)稀土发光材料与器件方向研究稀土发光材料与器件的合成、光电性能及应用,主要研究用于植物照明和白光LED用的高效荧光粉,温度探测用荧光传感材料,新型防伪用发光材料。
(2)大功率光学功能晶体与器件方向主要研究光学功能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晶体生长过程及晶体生长基础理论等,用于固体激光器和光电器件等领域。
(3)钙钛矿光电材料方向研究方向围绕国家战略规划中重点发展的高效清洁能源领域,专注于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和红外探测器的制备与研发工作。
(4)二维半导体薄膜与器件方向研究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异构集成、纳米半导体器件制备、物性调控、集成设计及其在电子学、光电探测器、生物传感、非线性光学以及能谷电子学等领域的应用。
本方向具有稳定活跃的师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图2、晶体生长实验平台(左图)钙钛矿光电器件制备与表征科研平台(右图)
3、智能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方向
(1)光学遥感方向:研究超光谱遥感成像、多平台(如地面和卫星观测等)大气污染(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醛、臭氧)立体监测及污染物溯源、大气活性成分(自由基)高灵敏探测技术。可以应用于复合污染形成机制分析、区域污染分布分析、工业园区污染排放监管。
(2)AI机器视觉检测方向:围绕钢铁、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生产过程中的缺陷检测、高精度2D/3D尺寸测量需求,基于光电成像、视觉检测、深度学习、自动化等技术,设计开发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实现高速、高精度自动化检测任务。
本方向力争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服务企业实际需求,与上海梅山钢铁、中电泰日升、安徽易芯半导体等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所设计开发的视觉检测系统已经用于生产一线。

图3、激光雷达平台(左)、研发的网络设备缺陷和尺寸检测系统(右图)
学位点标志性工作:学位点丁成祥教授在物理学顶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量子自旋系统表面临界性质的成果,郝树宏副教授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张哲珅教授合作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纠缠辅助通信在有损和嘈杂波色通道上超越经典容量的实验工作,曹加锋副教授与南京工业大学邵宗平教授合作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发表质子陶瓷燃料电池综述论文。科研项目方面,王东、丁成祥两位教授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莫绪涛副教授和宝武集团上海梅山钢铁股份公司开展基于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的产学研合作,丁守军副教授与合肥物质院、安徽中科未来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展产学研合作。优秀学生方面,李勇教授指导的2019级研究生李思兴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关于钙钛矿量子点玻璃综述论文并获得安徽省优秀硕士论文,丁守军副教授指导的2021级研究生任浩获得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安徽省研究生创新创业之星、安徽省研究生学术之星。
截至目前,学科点已培养四届(2019-2022级)共计28名毕业生。其中11名赴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其余同学进入维信诺、京东方、舜宇光学、福州高意、南京卓胜、合肥行健智能机器人、杭州联芸、江苏亨鑫、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江苏特创、浙江零跑、中国电信等高科技企业从事研发工作。学位点学生获得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安徽省优秀硕士论文、国家奖学金等。积极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得数学中国数字建模国际赛全国二等奖、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等国家级奖励3项,第十四届安徽省双百大赛一等奖、第八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铜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依托学院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组建研究生科普教育志愿者队伍,围绕“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等各类主题对周边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启蒙教育活动40余次,科普服务中小学生2000余人次。
欢迎广大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太阳成集团tyc122cc光学工程硕点!
(截止日期:2025年6月30日)